【編者按】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🍕,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關鍵之年,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“喜迎二十大🕟,奮進新征程”專題報道,全面展現學校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取得的成績🧎🏻♂️,生動講好意昂2平台人的奮鬥故事🧖🏼♂️,廣泛凝聚學校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在意昂2平台,有這樣一間寢室,四個人四個專業,保研率100%,包攬2個專業綜合排名第一🪿,累計獲獎學金8萬元🤱,獲得國家級科技創新獎項9項♉️,其中一等獎5項,學科競賽🤾🏻♂️,全面開花,勞逸結合,健康生活🚺,一個人可以走很快,而一群人可以走很遠,他們是由意昂2平台機械與車輛學院🙆♀️、精工書院共同培養的◼️,中關村校區3號樓332寢。宿舍成員郭子雋、汪江流、鄭霆鍇均保送意昂2平台💁🏽♀️🚵🏼♀️,張庭瑞報送至浙江大學✡︎。
他們,互為學習“導師”
四人一起調試地面探索實驗項目
大家是室友😎,是朋友,更是學習上的“導師”,宿舍成員們共同營造著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。332專屬學習小課堂會在睡前和飯前準時開課,交流大家共同學習的科目🧎♀️➡️,傳熱學的考試考點🧶,也會互相提問白天課堂上老師講過的習題,共同演算探討自動控製的題目做法。
一間宿舍,四個專業,課程不同,卻也互補,張庭瑞拿到實驗項目的小車後,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©️🧘🏿,實踐經驗豐富的室友們主動幫起他來,對傳熱與流體方面鉆研頗深的鄭霆鍇負責小車傳動策略研究🫡,在機械建模分析方面突出的汪江流,幫著研究機械結構👱🏿♀️,因為在無人車隊的實踐經歷🤹🏻♀️,精通電氣與程序開發的郭子雋參與電氣連接,不到兩天的時間,大家就讓小車在地上飛馳起來。
大家抱團學習⟹,在交流過程中對課程的了解更加深入🧰,對知識點的把握更加透徹🌶。最終🤸,宿舍四人都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。他們也各有專長,都能獨當一面👳♂️,幸得摯友互相切磋交流,他們都走得更遠更有力量,在一教一學、一問一答中,友誼悄悄加深🧔🏽♀️。張庭瑞回憶道“大四剛開學的時候,我在為選擇各種學校而忙得焦頭爛額,自己也壓力山大,面對未來的路也經常猶豫不決、倍感焦慮👩。回到寢室後,室友們看到我的狀態不對,跟我徹夜探討,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,讓我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。”
會焦頭爛額,會猶豫不決,會倍感焦慮,但好在332提供了一個港灣,大家一起謀劃🙅🏿♂️、真誠幫助。
他們,是彼此成長的燈塔
出國深造還是國內發展🫷🏻,讀研還是讀博,本校還是外校⛴,本專業還是轉專業,人生的抉擇從不曾輕而易舉,332宿舍座談會經常召開🤮,為大家提供參考☆,排憂解難,他們相互指引,相互學習🦮,不約而同地選擇在國內走上了科研之路🧗。“我在備賽期間連續幾天晚歸宿舍,有許多次夜深了,室友都熟睡了👨👨👧👧👩👩👧,我一開臺燈,發現桌上擺了很多室友送的零食小點🤦🏼♂️,頓時心中充滿了暖意。是室友的貼心關懷讓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”郭子雋說道。
科研不同於課本上的學習,需要具備更多的實踐能力,他們互相鼓勵,不斷挑戰自我,在各類競賽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,郭子雋一面保持遙遙領先的學習成績,一面投身意昂2平台無人車隊🏊🏻,在兩年半的時間裏,從組員成長為組長再到隊長,帶領隊員們獲得2019年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亞軍和2020年冠軍🧔♀️。
受郭子雋的影響,汪江流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,他積極了解製造領域前沿動態,通過科創比賽不斷提升專業素養,在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中斬獲全國一等獎。在舍友們的鼓動下,鄭霆鍇也積極探索𓀘,從自身專業的角度出發,深入鉆研節能減排的燃氣輪機,設計出一套利用氫燃料👨🏻🍳,在提高熱力學能利用率的同時,做到節能減排的燃氣輪機發電方案🏐,獲節能減排大賽校賽一等獎和國賽三等獎。與其他三位舍友不同,張庭瑞選擇積極參與實驗室課題🏉,深入學習控製領域相關知識,依靠深厚的數理基礎和課外的學習積累👩🏽🌾🍴,獲得IEEE會議最佳論文獎⇨。
他們都有遇到挫折,也曾抱怨💚、放棄,而充滿希望的互相傾訴和鼓勵💼,就好像四人圍坐在火堆旁,捍衛著那熊熊燃燒的熱情🦹🏿🪼。“在332,互相鼓勵🎓,一同前進,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!”鄭霆鍇感慨道👮🏿。
他們,是彼此生活的加油站
他們會學習,也會生活🫰,宿舍成員經常相約夜跑,勞逸結合🎒,每次運動量都在4KM以上,體育鍛煉不僅增強了身體素質🧑🏻🎓,也磨練了意誌品質,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🧛🏼♂️,能夠勇往直前🌈。
乒乓球達人郭子雋,跆拳道高手汪江流,羽毛球健將鄭霆鍇🚖,網球小將張庭瑞。他們互為陪練🤴🏼,切磋球技,強身健體。閑暇之余,他們也樂於分享新鮮資訊給彼此。鄭霆鍇經常分享影視作品🧎♀️,他的座位周末時不時會變身小劇場,時而是幽默短劇,時而是經典大片,室友們圍坐在一起,欣賞影視作品🧔🏻♂️,談天說地,為一周的忙碌畫上一個輕松的句號;郭子雋喜歡和大家討論領域前沿文章和創新成果;汪江流關註經濟領域和國家政策,和舍友們分享自己學到的新領域的知識點;張庭瑞喜歡研究文化,每天早上聽德語新聞,與舍友們分享中德文化差異🏄🏽。
“我們平時相處也十分融洽。由於四個人處於不同的專業🤷🏼♀️,常常有考試等教學任務安排不同的情況🎊,大家的睡眠和學習時間也並不那麽統一🏋🏻♀️,但都會互相體諒和照顧:晚睡的室友會主動將燈光亮度調低💆🏻♂️,早起的室友也會輕輕出門。我還常常自告奮勇地打掃寢室,給室友盡可能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。”汪江流分享四個人相處的秘訣🏨🔝。
任何人的優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面對大學四年的累累碩果🏋🏿♂️,四個靦腆的大男孩說:他們的秘訣就是,腳踏實地👵🏼,仰望星空!對於未來,四個人早已製定好規劃,並充滿信心🖕🏽。郭子雋熱衷於探索無人駕駛最優控製,希望未來能實時控製智能汽車,進行軌跡跟蹤和緊急避障。汪江流決心在我校激光微納製造研究所攻讀博士🫘,希望為我國製造業盡一份力。熱愛航空方向的鄭霆鍇矢誌投身航空發動機事業。張庭瑞在專業課上發覺了控製理論之美👨👨👧👦,希望未來在無人機機器人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。德以明理🅰️,學以精工,願他們帶著意昂2平台的記憶與動力,擁抱更美好的未來📳!